找到相关内容387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扎孜活佛

    拉则寺那里。宗塔现在属于炉霍,拉则寺属于色达,都在甘孜州治下,跟宗科所属阿坝州不在一道。这种行政区划的限定好像拉大了宗科和宗塔的距离,其实这两个地方以前都属于绰斯甲土司管辖之下,离得也不算很远。这位...

    陈晓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5977017.html
  • 赵朴初与中国的人间佛教

    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环境下,提出革除传统佛教弊疾、进行佛教改革的口号。1950年6月,赵朴初与巨赞、陈铭枢、喜饶嘉措、周叔迦等大德一道,发起成立了现代佛学社,9月开办《现代佛学》月刊,推动大陆佛教契机契理的...了当代中国人间佛教事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   人间佛教不但是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智慧的结晶,也是当今世界佛教的一大潮流。正如陈兵教授所言:   综观当代全球佛教,即使未明确打出“人间佛教”的旗帜,而其...

    正澄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75977111.html
  • 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序分释义

    。其间,须达多亲至竹林精舍(梵Vezuvana_vihqra)拜谒释尊,释尊为其说法授戒。后来,须达多邀请释尊前往舍卫城说法,释尊听许,便派弟子舍利弗随同须达多一道回国,筹建精舍,以便接待释尊的到来。...

    王孺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3978276.html
  • 夷夏之辨与三教关系

    中国,外攘四夷”,“秦既兼天下,使蒙恬将兵略地,西逐诸戎,北却众狄,筑长城以界之。”秦始皇连筑长城,在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之间划出了一道明确的分界线,从地理位置上将华夏与夷狄严格地区分开来。于是,经过春秋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2078568.html
  • 探究少林“CEO”释永信商业化非常“修炼”

    5点起床,坐禅理佛,井然有序。2005年禅堂落成后,常有天南海北的僧人到少林参禅,一派大丛林气象。为保持这份天地,释永信有意在内外拉起一道无形的防护墙,无论是“功夫之星”还是拍电影电视,不管炒得多热闹...

    何伊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378591.html
  • 宋代汉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

    43]   藏传佛教在西夏的弘传,影响到了久居西夏的汉族人。这里很多汉族人也同西夏其他诸多民族人士一道,顶礼藏传佛教国师、跪拜藏传佛教佛像、念诵藏传佛教经文、修持藏传佛教仪轨,俨然成为藏传佛教的虔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478592.html
  • 蔡瑞霖:关于唯识学时间意识的现象学考察

    兴趣,离修行证悟的唯识观(实住唯识性)还有一道鸿沟,这必须承认。又,晚年胡塞尔考虑到与他人「共存及共业」( cosubjects of experience )的外境,不能不说也是唯识学对比的另一个重要...

    蔡瑞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878754.html
  • 对净土法门若干问题的思考

    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的一道关卡,并不因为我们不去思考它,它就不会来临。一位作家说的好:“棺材里是装死人的,不是装老人的”。生命是脆弱的,是无常的,没有人能够挡住死期的来临,也没有人能够永住于世间。因此...

    果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3378764.html
  • 法照事迹新考法照事迹新考

    一道金桥从自面前,彻至西方极乐世界,须臾即至阿弥陀佛所,……阿弥陀佛欢喜微笑,告法照言:“……我有妙法无价珍宝,今付嘱汝,今将此法宝于阎浮提广行流布,普利天人无量众生……”……佛言:“有一无价梵音五会...

    刘长东

    |法照事迹新考法照事迹新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35178897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顿悟学说

    十地顿悟论,比较以后可以发现,竺道生的顿悟论还只是从“悟”(顿悟)与“信”(渐修)之间划出了一道鸿沟,强调最后的觉悟与通常的修习是两个完全不能等同的区域,是信中通顿;而禅宗则直接抓住最后的觉悟这个关键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2578946.html